嘉宾介绍:Aveling北京麦霸在新西兰,从离婚到国企裸辞,到移民后在新西兰创业。感谢所有的经历塑造了开放和包容的自己。
从自身体会谈新西兰的教育
学习英语和找工作的一点建议
移民是场围城吗?
对于单身妈妈的我来说,移民并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我通往自由的途径。经历种种之后我才明白,自由诚可贵,开心最重要,而这些都是需要耕耘的。
从未有过移民念头的我被突然出现的新西兰撞的有点头晕,仿佛是一束光照进了我当时混沌不看的生活。
原本稳定的工作突然降薪,婚姻出现很大问题,孩子不到一岁嗷嗷待哺。
产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在北京面试了几家公司,媒体行业,但凡薪水不错的,几乎都要求随叫随到。
虽然还没有正式离婚,但是已经感觉到未来孩子的一切都压在了自己一个人肩上。不打拼就永无独立之日,可若是要事业,孩子就得放在父母家,自己只能抽时间探望。
压垮一个人的往往不是真实的困难,而是自己对并不向往的未来不断编织的绝望。
反正在北京也是要跳槽换工作,在哪里不是从头再来,于是我就下决心把目标指向了万里之外的新西兰。
于是我带着8个月大的孩子来新西兰考察了一圈,这一行,让我看到了新西兰的公平和自由。
我忍不住设想,哪怕是继续单身,在新西兰带着孩子我也能过上工作与带娃生活得以平衡的生活。
养娃的各方面成本都比北京要低,在拿到单身妈妈的政府补助之后,我居然可以拥有可以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
如果不在奥克兰,努努力买个房子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而关于单身妈妈的社会价值观也没有那么功利,人们认为单身妈妈更独立,思想也比较成熟。
有些人甚至庆幸和单身妈妈在一起,就不用操心孩子最小最麻烦的那几年。
虽然遇到的人对我在新西兰的就业前景都很不看好,因为媒体行业的语言和本地经验要求都很高。
我仍然抱着试试的心态放弃了留学移民的路,决定孤注一掷,去抢银蕨签证然后直接去找工作;也就是当年新西兰政府每年向全球发放的,比工作假日签证要求更高一些的开放工签。
考察之后我回到国内,边喂奶边啃雅思,和满眼二十岁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考试,又经历了坐过山车一样的抢签证的过程。
终于,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我告诉她,妈妈的入场券到手了。
拿到签证,我立即定了机票,去机场前投了几份简历,自此开启了我的移民之路。
我感谢婚变把我这只温水青蛙打捞出来,业感谢移民这条路让我重塑了自己,变得更加包容,也变得更加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五年过去了,我不仅和孩子都已经拿到了PR,我的孩子上了小学,我创了业,又做了兼职,买了个喜欢的房子,认识了几个家庭。
有人说这里好山好水好寂寞,但当你拥有了自己家,几个要好的朋友,一份喜欢的事业,加上一点业余爱好,寂寞反倒成了无暇顾及的事情。
新西兰的教育在我看来有低成本,风格粗犷以及因材施教这三个特点。
幼儿园,政府每周自助20小时的费用,也就是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是免费的;小学和中学也是免费的,孩子看病和牙医都是全免的。
课外班的价格也不高,我现在给孩子报的骑马课,一次才几十块钱人民币,并且教育的周边开销给我的压力也不大。
另外新西兰人普遍比较朴素,孩子间的攀比不严重,这也是降低养娃成本很重要的一方面。
风格粗犷体现在,比如孩子的吃穿上都没有很精细,不论是家长还是教育机构里的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而不是温饱上。
冬天也有很多小朋友穿短裤,每天中午基本都是吃冷餐。不过孩子们的身体普遍都挺结实,其实也更符合中医里讲的三分饥三分寒的道理。
因材施教并不是说根据孩子的天赋就集中马力使劲儿往成才的方向培养,而是指整个教育系统都非常照顾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差不齐。
以小学和初中距离,总共8年,分四个级别,每个孩子升级别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每个孩子的完成情况来决定,如果某个孩子比大部分都慢,学校会分配出资源着重辅导。
我以为,这其实是对孩子们的善意,而老师也因此对每个孩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和作业都不尽相同,我非常敬佩。
学习英语对于所有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实践才是真正提高英语能力的途径。
有不少人因为对英语的不自信从而对找工作不自信,其实大可不必。
就像有的人用单词就可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交流的关键是表达的逻辑,而并不一定是英语水平高低。
和孩子学说话一样,如果来到这里,每天泡在全英语的环境,有一天,你的英语也会突然爆发出来。
在我移民之后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好不好找工作。这真的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不过如果具备以下三点,我可以打包票,找工作对于你就并不难了。
比如高职位,比如世界五百强企业,新西兰的雇主未必认可这些,而更看重本地经验。
一层放下身段,从初级低级的职位做起。不仅可以拓展人脉,也可以很好的加强英语能力。
有的人英语专八却表达不明白自己的思想。所以大家不要只着重提高英语能力,却忽略了交流能力。
毕竟英语是在这边工作的工具,而交流的核心是思维。英文逻辑和中文逻辑差别很大,另外交流能力是需要大量实践积累。
所以说做一些初级工作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新西兰职位空缺非常有限,打开招聘网站,有时候能搜索到的招聘信息寥寥无几。
所以就需要大家走出房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或者直接拿着自己的简历毛遂自荐。
即便现在没有需要自己的职位,也可以恳请雇主以后需要的时候想起你。
我刚来新西兰的时候就大量的参加meet up,公益活动,各类展会。
不仅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快速的深入了解了这个全新的社会。最终我在meet up上和我后来的工作结缘。
来新西兰不久后我认识了华人社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Jenny,她当时告诉我,经过学术研究,大部分人完成一个完整的移民过程需要五年的时间。
这并不是指拿到居民签证的时间,而是说身心适应一个新的生活环境,最终完全安顿下来的过程。
而这五年也是呈曲线形,最初很新鲜很亢奋,而后遇到瓶颈,经历孤独和困顿,最终落地生根回归到平静而健康的生活状态。
所以当看到有人对新西兰的生活不满意想要回国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这个曲线。
如果是在曲线底部做的决定,那么我希望大家冷静下来,坚持一下度过低谷。
因为在低谷做的决定未必明智,很可能回去了也无法找回积极的状态。
美移和我是通过小红书结识的。我在小红书账号(aveling在新西兰)里更深入的分享了我的移民故事,和我的一些生活见闻,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积极的能量。